News

1934年10月15日,咸福宫西配殿遗失了乾隆写生图小贴落(清代宫廷内檐书画中常见的一种装潢形式,因其可随时令更换,随时“贴上”或“落下”,故称贴落)一张。故宫的物品遗失属兹事体大,“本非精美可珍之品”的小贴落因出自乾隆之手,具历史文化价值,引发责任 ...
刚刚过去的“五一”长假,故宫博物院文华殿(书画馆)迎来了新展“万物和生——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特展”,这是故宫首次集中展示动物题材绘画领域的丰富收藏。
徐琳希望通过《玉见故宫》这本书,让更多人了解中华玉文化的深厚底蕴,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。“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独有的文化基因,具有原创性和不可替代性。了解玉文化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。” ...
本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首次集中展示动物题材绘画领域的丰富收藏。展览以“百鸟鸣春”“百兽率舞”“百态生灵”三个单元展开,精心遴选63套、共计117件自唐代至清代的珍贵作品,跨越千年时光,涵盖禽鸟、畜兽、草虫、鳞介等多个门类。
澎湃新闻获悉,“穿越看洪武”近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南园开展。该展览精选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的肖像、洪武制度影响下的器皿、以及该时期的工艺品项,如龙纹镜、藩王造像等,呈现洪武朝艺术的一隅。“洪武”是明太祖朱元璋(1328-1398,1368-1398在位 ...
本报讯(沈阳日报、沈报全媒体记者谢飞燕)近日,“南薰之音——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制诗文主题文物展”在飞龙阁、翔凤阁开展。本次展览遴选院藏文物中带有御制诗文的文物50余件(套),涵盖书画、瓷器、漆器等文物品类,从“为政之责”“文人之趣”两个部分,解读御制诗文中蕴含的政治意义与文化内涵。
龟,曾与“龙、凤、麟”并称为“四灵”,是“四灵”中唯一真实存在的爬行动物。在中国,灵龟的信仰源远流长,最早被作为通灵神物,与王权政治紧密相连,后来被当作吉祥长寿的吉灵之物加以崇拜,在唐朝达到顶峰,但是自元代后逐渐衰落,后世仅作长寿之意。在金代,此种龟 ...
人民网北京5月6日电 (记者韦衍行)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,2025年“五一”假期,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6049.19万人次,较2024年“五一”假期参观人数增加了879.87万,同比增长17%,创历史新高。
记者跟随聂昕来到前门大街,两侧人行道路上摩肩接踵全是游客,从中找到“黑导游”和揽客人员如大海捞针,但经验丰富的“旅游警察”早已练出猎人般的嗅觉。“普通游客都顾着观景、拍照,‘黑导游’的眼睛只盯着游客。”聂昕说。
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在全面推进之中。记者5月6日从四川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,四川各地的文物普查不断取得新发现。其中成都就在普查中发现了消失约40年的明代第十一代蜀王、端王朱宣圻的陵寝。
为提升游客参观体验,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、殷墟博物馆、考古文旅小镇等多点联动,增设摆渡车服务,创新推出实景演艺、互动体验和多元讲解服务,假期前两日游客接待量突破10万人次。殷墟博物馆内,一场特别的“馆长给您讲文物”的活动正在进行。
灵境·人民艺术馆 on MSN18h
故宫首次集中展出清宫旧藏《鸟谱》
4月30日,“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特展”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开展。